聽完“大講堂”,青年人才有話說②
- 發布時間:2022-05-30 14:57
- 訪問量:
【概要描述】聽《目標制定與計劃管理》課程有感
編者按:5月27日,公司“業務能力提升大講堂”第二期授課圓滿舉行。參訓中高管、優秀青年人才紛紛表示受益匪淺,對《目標制定與計劃管理》課程內容積極開展討論并撰寫心得體會。小編精選了以下幾篇學員心得,與大家分享。
曾美華:始終以發現問題的眼光,保持直面問題的態度,制定戰略協同的目標,開展審慎科學的分工,培養主動管理的習慣,帶動必達目標的信心。從一個個舒適區出走,邁出可以至千里的每一步。
郭思明:這次最有感觸的就是量化管理了。常常聽到有些領導抱怨下屬抓落實不力,告訴讓照辦的事沒有照辦。告訴抓緊辦的事,抓而不緊,告訴讓辦好的事,辦的不好。總之一句話,未能達到管理者預想的效果。這里的問題在于缺乏“量化”意識,管理者一般采用“趕快去辦”、“抓緊去辦”之類的布置方法,確屬急事,再加上一個口頭語“馬上去辦”。由于在布置工作中沒有使用帶有可量化的詞語,只是使用難以量化的程度副詞,下屬在執行中就會出現一人一個結果的問題。而具有“量化”意識的領導在布置工作時,通常會將時量、數量、質量意識貫穿在整項工作的過程中。
袁 義:工作中經常能夠聽到抱怨日常工作瑣碎的聲音,自己也同樣如此,并且感覺自己需要完成的工作越來越力不從心。這次的課程中提到的核心戰略目標內容讓我得到了一些啟發:堅定明確公司、部門或者自己的核心戰略目標,在每天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時,預留一定的時間來進行核心目標的工作,這樣才能離目標越來越近。
謝旺林:參加了《目標制定與計劃管理》培訓,受益匪淺。從企業的角度來看,沒有統一的目標,就無法形成合力,集中力量干大事;從個人的角度來說,沒有目標的努力,也只能感動自己,很難達到預期效果,因此只有將個人目標與公司目標相統一,才能為企業創造價值的同事帶來自我提升。
李 強:5月27日,公司請了田野講師給我們上了一堂深刻且具有意義的培訓課,本人深受啟發。目標意味著挑戰性與可操作性,既需要跳起來也需要夠得著。目標就是工作的數量、時間、質量以及成本的集合。作為中層管理者需要將企業目標轉化為人人有責,從而使員工從被動控制向自我承諾轉變。計劃管理是對人的管理,這就需要檢查、輔導、培訓和建議,讓每個人在自己被認知的位置上做好事情。
付姝娜:對于目標計劃的制定與實施,可以循序漸進,不僅制定長遠目標,也制定中短期目標,一步步執行到最終目標。一個團隊要有一致的方向,做好責任分解,量化到人。實施過程中了解彼此計劃開展的進度,在溝通中發現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錯誤,解決問題。
劉 超:今天的目標制定與計劃管理課程讓我受益良多,感觸最深的還是老師所講的“改變自己的認知與思維”。制定好的計劃為什么沒能按照時間完成?主要是當外部環境改變的時候,我們還是習慣性采用原來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我們必須要用發展的、辯證的眼光看待問題,突破我們在特定條件下形成的固有認知,這樣才能在日新月異、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下找到最優解。
雷 瓊:目標,即目的、標準,兩重含義。一個團隊要做成一件事情,必須有一個共同的目標,按照統一的標準,落實工作到實處,擰成一股繩,才能取得最后的勝利。通過此次業務培訓,我感受到目標的重要性。今后工作中,一定謹記,每做一件事前,先確 定好目標,然后再開展工作。否則會本末倒置,得不償失。
袁步劍:立足高目標,專注最核心目標,提升個人格局,且要敢于面對問題的根源與本質,進行自我對話,從不同的維度、自身改變開始。實際工作中應多與各個部門協調,明確目標,統一執行標準,提升大家效率,公司效率!抑人性方能成就人欲,印象深刻!
黃雙云:田野老師的這堂課,讓我意識到每個人在人生的任何階段,都有可塑性,走對當前的每一步,未來才能不焦慮。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改變自我,重塑自我,期待在天橋遇見更好的自己。
湯麗萍:通過今天田野老師生動有趣、干貨滿滿的課程分享,我學到了如何更加科學有效制定目標、如何轉化意識合理面對和管理目標、如何通過目標分解提高執行力以及如何時刻秉持問題意識和創新觀念推動計劃有效實施。總的來看,今天的課程給了我從學校初涉職場很多的啟發,對我今后的工作目標的設定和工作任務的完成有了更多的指導。
譚鐘毓:聽完《目標制定與計劃管理》課程,我備受啟發,更加明白“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的內涵。工作受阻或遇到困難,不要一味從環境、他人身上找問題,更多要從自身找問題,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在思想上、工作上取得突破、獲得提升。脫離問題和創新的目標計劃制定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只有瞄準問題、不斷創新,才能找到工作最優解。往后工作中,我會將此次學到的方法論用于實踐,為公司發展貢獻自己微薄力量。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掃一掃關注公眾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