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橋之星① | 凌海軍:愛逛書城的數控“老班長”
- 發布時間:2022-03-16 16:15
- 訪問量:
【概要描述】他是攻堅克難的“王牌”,最年輕的高級技師,帶了40多名徒弟,內部講課還做了PPT
天橋之星① | 凌海軍:愛逛書城的數控“老班長”
【概要描述】他是攻堅克難的“王牌”,最年輕的高級技師,帶了40多名徒弟,內部講課還做了PPT
- 分類:企業黨建
- 作者:譚鐘毓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2-03-16 16:15
- 訪問量:
凌海軍同志是株洲天橋起重配件制造有限公司數控班班長。自1985年3月參加工作,至今已有三十七個年頭。幾十年間,他經歷了企業改制、公司上市等重大變革,卻依舊延續著老天橋人艱苦奮斗、求真務實的優良作風。無論作為普車車工,還是數控班班長,他始終保持著對技術的執著追求,對事業的真摯熱愛,在他手上一項項技術難關被攻克,一批批數控人得到培養,他用堅守和擔當完美詮釋了新時代產業工人的工匠精神。
從勤奮好學的“新兵”到全廠最年輕的高級技師
凌海軍幾十年的職業生涯從一開始就并非坦途。剛進起重機廠第一天,年僅16歲的他便遇到了工作中第一個考驗。當時廠里負責帶他的師傅因生育原因,僅帶了他一天便回家休養。而師傅離開后,廠里也并沒有馬上給他安排新師傅。面對這種情況,年輕的凌海軍陷入了迷茫,當時的他既缺乏理論知識,也沒有實操經驗,看著一起進廠的同伴在師傅的指導下快速進步,心中有羨慕,有失落,也有焦急。然而,困境并沒有將他擊倒,在一次和父親的交談后,他重拾了信心,重燃了斗志。直到現在他還記得父親當初的教誨“路在嘴邊上,只要人不懶,一直肯學肯干就一定能干出名堂”。
往后的工作中,凌海軍一改內向的性格,凡是遇到不懂的問題,就會趁老師傅有空時虛心請教,看到工友在操作機器也總會主動湊近去,站在一旁,靜靜地看著、學習著。他每天進廠最早、加班到最晚才走。回到家后,也不顧一天的疲憊,總在第一時間總結一天所學的新知識,在腦海中演練幾遍白天的工作,做完這些他才能安心入睡。凌海軍勤學苦練的品質也感染著其他人,同事們都對他贊不絕口,甚至很多老師傅都想收他作徒弟,但凌海軍每次都會笑著說道“你們都是我的師傅”。就這樣在邊看、邊學、邊實踐中,凌海軍僅用了3個月就掌握了一般人3年才能掌握的技能,在一起進廠的同伴中成了進步最快的那個,工作上的順利令他獲得了提前轉正的機會。這個時期他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操技能也為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礎。
凌海軍勤學苦練的勁頭一直伴隨了他30多年,直到現在他還經常穿梭于株洲市書城和石峰區圖書館之間,在工作中一有機會就會將所學應用到實踐,這不僅讓他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本領,也讓他很早就成就頗豐。上個世紀90年代,一名普通工人想獲得高級技師證書是很難的,不僅要通過嚴格的培訓,工作年限還要達到15年。當時起重機廠整個廠區都僅有4名高級技師,大部分都在40歲以上,而凌海軍憑借勤奮刻苦的學習和夜以繼日的操練,在20多歲就已通過培訓,年限一到就拿到了資格證書,成了廠里最年輕的高級技師。
鑒于此,公司對他十分器重,曾下發紅頭文件,給了他一枚責任章,領導也曾在會議上提到“凡是凌海軍同志認可的產品就可以出廠”,這充分體現了公司對他的信任。凌海軍也確實無愧于這份責任,他手上出去的產品不計其數,卻從未出現過質量問題。直到現在,天橋配件公司所有新產品落地也都有他的深度參與,一些加工難度大,質量要求高的產品,也都由他來把關。
從生產線上的“尖兵”到公司數字化轉型第一人
2007年,凌海軍的職業生涯迎來了一個新起點。那一年,天橋配件公司剛剛成立,為推進生產加工數字化轉型,購入了第一臺大型數控機床。但由于當時國內大型數控機床操作人才缺乏,相關書籍也相對較少,基本沒有可借鑒的操作經驗,這使得機床難以運轉,被閑置了2個多月。當時公司負責人下了一道“死命令”,限時一個月就要有人能啟動機床,投入生產。正當其他人還在徘徊時,凌海軍自告奮勇,沖在了最前頭,接下了這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那段時間,他逛遍了各大書店,自費買下大量書籍,沒日沒夜投入研究試驗,經常在數控機床前一站就是十幾個小時。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查閱了十幾本書籍,經歷了成百上千次試驗后,凌海軍終于在節點來臨前,首次讓機床按照公司產品的參數標準啟動運行,聽著數控機床發出正常運轉的聲音,看著生產線產出的一個個零件,全公司歡呼雀躍,這標志著公司數字化轉型正式拉開序幕,由此凌海軍也完成了從普車車工向天橋配件“01”號數控人的轉變。
事后,面對公司給予的獎勵,凌海軍說道“我從未想過回報,只求學懂弄通,為公司作出一點貢獻”。他的話語雖然樸實,卻深深地感染著領導和同事們。
從身先士卒的數控班長到令人敬佩的“導師”
隨著數字化轉型持續推進,天橋配件公司從2009年開始大量購入數控設備,組建了數控班組,班長的重任自然落到了凌海軍頭上,他這一干就是十三年。起初,面對數控機床數量與專業人才數量不匹配的窘境,數控工作進展并不順利。在開始的幾年里,凌海軍為確保班組正常運行,經常一個人同時操作幾臺機床,這不僅加大了操作難度,而且也提升了勞動強度,他每日的平均工時甚至超過了10個小時。這段時間,凌海軍考慮得最多的就是,如何為公司培養更多數控機床操作人才。
然而,人才培養談何容易。數控班成立之初,班組成員基礎十分薄弱,數控理論、操作經驗都相當匱乏。看著這些年輕人,凌海軍回想起自己剛入工廠,缺少老師指點,一點一滴積累經驗的艱辛,他覺得應該讓他們成長得更快一些。所以,他不計較個人得失,從不藏著掖著,毫無保留地把經驗傳授給他們。雖然凌海軍平常對自己的要求十分嚴格,但他對數控班的徒弟們卻更多的是激勵和引導,他常對徒弟們說“你們是公司數控的未來,公司的數字化轉型需要你們”。
凌海軍不僅手把手地教授職業技能,還經常分享自己的成長經歷,傳授為人處世的道理,每當徒弟遇到難題、存在疑惑時,他總能悉心指導,答疑解惑。十幾年間,他用自己的能量引領著整個班組快速前進,由他培養的數控人才達40余人,數控班11臺機床和其他班9臺機床前,都有他徒弟的身影。看著徒弟們逐漸成長為公司的中流砥柱,他尤感欣慰。雖然也有一些徒弟離開了公司,但也仍在中車、聯誠等企業持續散發著光熱,他們現在有一些問題請教,凌海軍都會盡力幫他們分析情況,提供參考。
除了對班組成員的精心培養,凌海軍也盡到了一名班組長的管理職責,他深知良好的團隊氛圍才能激發班組員工的積極性。每次獲得獎金后,他總會帶頭將其作為班組活動經費,趁著周末和節假日帶著班組成員開展團建活動,在活動時還會積極帶動組員們分享交流工作經驗,探尋提高生產效率的方法,比如如何改進工具、刀具等等。
在凌海軍的帶領下,數控班逐漸從一個新組建的班組成長為配件公司的“王牌”,不論是工時、技術能力、增創效益,還是團隊協同性都在整個公司首屈一指,同時這也深刻影響著其他班組,帶動整個車間都呈現出一幅干事創業、蓬勃向上的火熱景象。
正因如此,公司“急、難、險、重”的任務基本都離不開這個班,組員們也經常身兼數項工作,但他們仍能無怨無悔地接受,不打折扣地完成,將推動公司發展視為己任。
從攻堅克難的突擊隊長到同事心中的“定心丸”
十三年來,凌海軍帶領數控班這一“王牌”班組,一路攻堅克難,為公司數字化轉型作出巨大貢獻。
2019年,公司為提高生產效率,亟需改進主營產品卷筒繩槽的加工方式。該產品雖是傳統產品,但銷售額占比頗高,一直以來的加工方式都是依靠普車車工手工作業,對勞動者的身體素質要求極高,且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精度難以保證。
起初,公司準備效仿江浙地區改造生產硬件的方式來改進工藝,但經過幾次實驗就放棄了這個想法,因為當時公司的生產硬件達不到改造要求,這樣就只能在數控編程上想辦法。于是,公司又將此項艱巨的任務交給了凌海軍,并立下限期半年的“軍令狀”。
在接到任務后,凌海軍迅速組織班組成員開展研討,確定工作方案。在他的帶領下,組員們在完成自己工時任務的基礎上,加班加點,研討改進方法,進行了大量的實驗試錯。那段時間,整個班組的日平均工時達到了十多個小時,不管深夜還是白天,廠房里始終都有班組成員的身影。
最終,他們通過一次次代數、函數復雜運算,一遍遍重設參數、機械模擬,歷經三個月不懈努力,終于成功調試出適配參數,圓滿完成改進任務,使該產品加工工藝的勞動效率提高了30%,勞動強度降低了70%,加工精度也更加穩定,同時極大限度地解放了人力,為公司數字化轉型、生產提質增效作出巨大貢獻。
“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凌海軍的身影”,這是領導和同事對他的評價。除了帶隊改進卷筒繩槽的加工方式,其他重大任務的圓滿完成也離不開凌海軍的付出。在公司涉及核電客戶的業務中,重要受力構件和關鍵組件的加工一直都是重難點。有一次,一批供給核電客戶的產品臨近交貨,很多受力構件的參數還存在不匹配的情況,若無法及時作出調整,公司將難以按期交貨,承擔巨大的履約風險。
在此緊急關頭,凌海軍又一次發揮了技術“王牌”的作用,他帶領班組投入了緊張的測算和試驗中,班組成員日夜趕工,一遍遍調試進給量,一次次測算試驗結果,最終及時完成產品參數的調整和重設,確保產品符合標準,按期交貨。
就是在這一次次帶隊攻堅后,凌海軍漸漸成了同事們心中的“定心丸”。而他也認為只要對公司有好處,自己就責無旁貸,所以他從不吝嗇對同事的技術指導。每當生產趕工時,他就算已完成自己的任務,也會一直堅守現場,當同事遇到技術問題時,便及時指導,幫助解決,這不僅大大減少了生產事故,也降低了產品報廢率。
然而,當他自己的班組遇到技術難題時,他卻從不愿給技術部門添麻煩,總是親自帶隊開展研討,沉下心來解決問題,他常教導組員“我們自己能克服的就自己克服,一定要把技術資源留給更需要的人”。
從滿載榮譽的“老兵”到無私回饋的引路人
回顧凌海軍幾十年的職業生涯,不難發現他都一直在做技術的加法,生活的減法。無論作為普車車工,還是數控班班長,他始終心無雜念,視名利為浮云,認為吃、穿、住、行滿足剛需便已足夠。而他能如此淡泊,離不開他對技術最純粹的追求。
這些年來,他已將全部的時間和情感都傾注在鋼鐵和機床之上,他了解鋼鐵的“性格”,也熟悉機床的“脾氣”,他將這些都視為最親密的伙伴。其實,也曾有同事勸凌海軍“憑凌工的履歷和成就完全可以勝任更高的職務”,但他卻總笑著回絕道“我覺得人一生簡簡單單挺好,每個人的稟賦都不同,能夠專心做好一件事也不失為一種難得,要把上進的機會留給年輕人”。
也許是,不求名利,名利自來。凌海軍在技術革新上的突出貢獻和舍己忘我的敬業精神,早已讓他成了全公司學習的榜樣,大大小小的獎項也堆滿了他的書房。而在眾多榮譽面前,他依舊認為自己僅是做好了自己的本職工作,沒什么了不起的。
2022年初,天橋起重鑒于他的突出貢獻,授予了他“天橋之星”榮譽稱號。得此殊榮后,他沒有驕傲,反到受寵若驚地說道“這個獎項評完后我才知道給了我,我覺得自己對標先進還有差距,我還能為公司做更多,如論如何也不能辜負公司的厚愛與栽培”。
正如他所說,他除了一如既往做好本職工作外,還致力于將自身所學回饋給公司,為公司作出更大的貢獻。2021年末,他主動向公司請纓,提出了“希望能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經歷和感悟,為公司發展貢獻綿薄之力”的想法。公司也給予他最大的認可與支持,至今已面向班組長和青年職工,開展了3場交流培訓活動,主講人正是凌海軍。
為了讓大家有更好的聽課感受,凌海軍愿意去接觸之前較為陌生的事物,從頭開始學習。比如,他在每次講課前都會堅持制作PPT,雖然因為常年深耕于生產車間,對辦公軟件比較陌生,卻在忙于考研的兒子的幫忙下,逐漸學會了如何制作課件。這也讓他笑道“時代發展太快了,人還是要與時俱進的好”。
在課堂上,凌海軍不僅毫無保留地分享著自己的工作經驗和職業閱歷,回顧著他從一名新人走向數控“老兵”的心路歷程,講述著數控班從組建到發展再到肩負技術重任的篳路藍縷,傳遞著他幾十年職業生涯一以貫之的職業信仰和積累下來的工作經驗,也用心解答著臺下同事們提出的每一個問題,讓人倍感鼓舞,深受啟發。
在未來,凌海軍還將繼續用這樣的方式回饋公司,用持之以恒地堅守兌現自己的承諾,正如他所說“我現在才五十出頭,還能再干10多年,我要一直干到干不動為止”。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掃一掃關注公眾微信號